6  

 

 

每次暑假過後總要恍惚一陣子,像是要把平日不足的空白都補回來似的,

只想不聲不響不思考不情緒,靜定且沉澱。

有時候會想,

如果當媽媽這種事情,也可以四季分明,或許是個解套的方法。

春時明媚,不妨放縱一些;

夏季奔放,該充分吸取陽光空氣和水;

秋天緩緩進入漫遊,

順道盤點春夏兩季補充的養分是否足夠之外,

累積的煩躁也因為預期即將來到的冬季有了釋放的出口;

在四處衝撞的喜怒哀樂,包括親子關係所有的張力都飽和到一個頂點時,

冬季宛如黑天使般降臨。

長長的冬眠是一次完整的修復,

讓我們在春天的甦醒中欣喜仍擁有最親愛的彼此......

完美啊完美......

 

 

工作時習慣以最有效能方式完成,

不眠不休腦子裡只有目標計畫、任務執行,

團隊的錯綜複雜被一一解構然後重組,一切只需排山倒海像終極目標行去。

然後,帶著吐盡了最後一絲一線,掏空得一乾二淨的身軀,

徹底在自己的繭裡,

以減法過日子好長一陣,方能脫胎換骨,重見天日。

 

 

偏偏母親這種工作必須隨時stand by

冬眠既然只是幻想,

也終究沒能練就一身宛如空氣濾淨機的本事,自行呼吸吐納就可以保持每日身心靈平衡,

索性努力在小小的空檔裡進行心靈的假寐、大腦的冬眠......

所以,

我們看書看劇,工具書、紀錄片、偶像劇、文學藝術......,

嚴肅、言情,像是各類藥草或煲湯,具有各自獨門的進補修復能量的神秘功能。

 

 

1

 

 

像是這次讀書會,

Pei為大家導讀的「愛德華的神奇旅行」,就是一記綜合大補帖。

我們在童書的劇情、韓劇的隱喻,以及人類世界各種愛的面貌中,各有體會。

事實上如果搜尋這本書的相關資訊,

會出現大量的關於「來自星星的你」的文章。

因為「愛德華的神奇旅行」這本書,

正是這齣韓劇裡,

用來比喻男主角都敏俊原本桎梏的心如何緩緩為女主角千頌依而開啟,

從而造就了一段在許多人心裡無與倫比美麗的異星人之戀。

 

 

相較於年輕身軀裡裝著老靈魂的百年文青都敏俊,

對知識文字存在距離感的千頌依,

當初選擇閱讀「愛德華的神奇旅行」的原因,

是書裡帶有多張精細描繪的圖畫,讓它顯得淺顯易懂。

然而,如果定位「愛德華的神奇旅行」為童書,

故事的鋪陳卻又存在許多現實面的殘酷。

因為,這本書的命題正是「如果沒有愛,故事怎麼會有幸福快樂的結局呢?」

 

4

 

以下引用達利」為本書的撰文:

 

故事的主角愛德華是隻關節可動的陶瓷兔子,精緻高貴,

由法國最厲害的工匠製成,是琵吉娜婆婆送給孫女艾比琳的生日禮物;

愛德華備受艾比琳關愛,自己卻沒有任何愛意。

在某回遠航的船上,愛德華因故落海,接著在幾個主人當中轉手替換。

漸漸地,愛德華學會了傾聽、經驗了失落、承受了關懷,甚至面臨了死亡。

在每段經歷裡,

愛德華都被擁有者賦予新的名字、

有了新的用途(旅伴、祕密的傾訴對象、嚇唬烏鴉的稻草人、價值不菲的收藏品...),

一如我們在家庭、朋友或者情侶等等不同的愛戀關係中,

總也扮演著不同的角色,學習著不同的課題。

又因為愛德華不會活動、無法言語,

所以這個故事還昭示了一個現實:

愛,永遠是不對等的──所有愛著愛德華的人們,

其實並不知道愛德華究竟愛不愛自己,

或者,我們會發現:他們的喜悅,其實來自於付出自己的愛。 

 

8

 

等到我們嚐過了妒忌、掛念、紛亂以及心碎之後,

我們會同愛德華一樣,覺得自己對「愛」已然不抱期望,

但,或許我們會猛然發覺:這些酸苦,其實同甜蜜一樣,都是「愛」的一部份。

愛會讓幸福從心裡頭滿出來一直上升到嘴角撐成一個控制不了的微笑,

也會讓心底下開一個洞讓所有在乎的事情都毫不在乎地流向虛無。

如果一切都是順順利利水到渠成,

那麼我們也許只碰觸到了「愛」的某一部份,

但倘若我們明瞭了愛的危險與痛苦,

但仍在某些時候願意敞開心房去付出與接受,

那麼我們也許才真正地「愛」了。 



 
9

 

章中直指「愛德華的神奇旅行」中深層的思考。

DoDo為了幫Pei在讀書會前先整理脈絡,自己先讀了幾次這本書。

她說第一次單純地把它當作故事書來看,

之後漸漸進入愛德華從被極盡榮寵的生活跌落谷底後,

一次次在不同的生命中成為過客,懂得了愛,卻又失去的過程中的心路歷程。

最後愛德華與小主人重逢,

歷盡滄桑後懂得真愛的他,有了一個美麗的結局。

 

 

10

 

 

因為Pei及DoDo細膩的描述,觸動了各自的深沉。

我們想像孩子在愛德華的世界裡,會不會引起他們原本惜物戀物的執念?

他們是否會聯想起生命中也有過的愛德華?

因著孩子的成長,總有許多衣物必須被捨棄。

斷捨離的過程,

Vivian操作細膩,不但說之以理,以空間利用有效性及物品環保概念先曉以大義,

還以傳承的心意動之以情。

事先徵求同意送出後,

藉著天時地利人和不著痕跡讓孩子看到物品繼續被惜被愛,

讓孩子放心放手。

也有我等之輩,

感性只用在第一次,其餘則是訴諸理性邏輯直接讓孩子面對。

尤其是某些歸屬於消耗物品或無法回收者,必須躺在一般垃圾的畫面,

一般人淡然處之,但在孩子心裡卻不下於一次沒有心裡預期的漲潮。

我只希望當下無論內心多麼澎湃,能有獨自平復的能力,

之後再與他話當年,同理、回顧、分析、憐惜他的執念都可以。

也許對舊物有執念的孩子們會在愛德華的不堪經歷中,

再度引發他們對於舊物離開身邊後命運多舛的恐慌,

即使我佩服著Vivian的綿密細緻,

但孩子對執念的斷捨離,

也是修練著我對他情緒牽繫的斷捨離......

承載不了的,註定著斷開的必然性......

 

7

 

 

我們也討論著孩子對於愛的體認到底夠不夠深,懂不懂得感恩?

某種程度上,他們也是在傾倒的愛下長大的孩子。

媽媽們承襲過去良好教育,工作上的歷練,

克盡職守扮演好母職,從知識的吸納,到身教的自我提醒,

以致孩子身心發展規劃,無一不拿出理性感性,

從規劃到自我覺察,樣樣兼備。

甚且連適時製造匱乏感、

巧妙設計生命中的不平順,乃至挫折後獨自面對或是陪伴的拿捏,

都在規劃之內......

 

 

是,孩子們,

是否曾經是一開始不懂愛與付出的愛德華?

是否他們也曾經太習慣被愛,

終究不曾經歷生命中的谷底,

而我們在人生面貌上的揭露因為種種考量畢竟片面,

所以,沒有經歷或理解相對的失落、被剝奪、離棄,

他們的不完整漸漸反應在不完整的思考上、不完整的行為上,

懂得被愛,卻還在摸索如何去愛。

他們有時予取予求,有時觸犯底線,有時主張自我卻過度張狂,

雖然他們是善良的、是易感的、是滿滿的愛下煥發著純真的,

但我們的確希望他們更能夠理解我們包容下深切的期待,

期待他們更懂世事、更尊重及珍惜別人的付出。

無論他們曾經是愛德華或是愛過愛德華,

當他們漸漸成長,

那些生命中的考驗再也不可能是我們精確安排或掌控的,

我們也必然要拋下隨著孩子起伏的執念,

糾心卻欣慰的看著他們自己面對及修復。

 

 

Pei及DoDo同樣是心軟又恩慈之人,

看著愛德華的神奇旅行,

是否也像是凝望著孩子跌撞的背影,

隨著他們在歷練後一次比一次堅實,

慈母的心也更堅強。

 

  

 

12

 

 

秉持著一貫的俐落與實際,阿拉蕾導讀的是心理學的工具書,

劉軒的「助你好運!九個心理習慣,讓你用小改變創造大運氣」。

基於劉墉是我們世代的暢銷作家,在我們的成長過程都曾發揮過或多或少的影響力,

劉軒能夠突破名人之後的框架,走出自己的路,

也是阿拉蕾欽點必讀的原因之一。

既然是經過八千份問卷調查的實證研究彙整的心理書籍,

阿拉蕾也運用了提綱挈領的技巧以ppt方式統整全書的觀點及實踐方法。

此時整個讀書會的氛圍倏忽轉換,

大家彷彿置身校園(或是節目現場),笑看眼前這位名師(名嘴)如何唱作俱佳。

她並發下紙條,要大家寫下對「幸運」的定義,

原本部分人要求匿名根本不可能,因為太好對號入座。

其中歡媽的「滿足」這答案顯然讓人深有同感,

的確,這就是歡媽啊!

因為她總是心存正念善念,所以容易滿足之外,也真的呼應了劉軒的「幸運關鍵」的實踐!

 

 13

 

劉軒以心理學觀點來提醒如何取得「幸運關鍵」,

以下引用「30」雜誌,作者洪嘉蓮詮釋本書內容:

 

2015年來臨,今年一定要是幸運的一年!解決問題的能力、創造幸運機會、牽起泛泛之交,21天的練習,小改變成為大幸運, Now, let's get lucky

AM 9:00,剛出門就錯過一班公車。

AM 10:35,開會不小心遲到了5 分鐘,被老闆罵到臭頭。

PM 3:00,出門跟客戶提案,對方不埋單,還把我週末加班想的提案批評得一文不值。

PM 8:00,煮泡麵當晚餐,手被熱水燙到了……。人生是不是在跟我作對,我怎麼這麼不幸!

生活中天天都是打擊,接二連三的不幸,往往把你的鬥志與自信心消磨得蕩然無存。更殘酷的是,身邊總是會存在著那些不費吹灰之力就能得到一切的「人生勝利組」,還有天時地利人和都為他齊聚一堂的「懷才有遇」型幸運兒。

當你對別人說出「你好幸運」,羨慕甚至有點嫉妒,為什麼別人不費吹灰之力就能得到所求,我努力做牛做馬,還是得不到我想要的?幸運兒為什麼總是別人?

2015 年,幸運到底會不會降臨在你的身上?

人生本來就不公平我要成為有翻轉能力的幸運兒

人生,的確就是不公平,從生下的那刻起,就奠下了起跑點的差別。

在人生長跑的路上,運氣的分布像是擲一枚硬幣,有時候正面出現的多,有時候接連好幾次都是負面,無法預測、也無從決定命運,就像是某段時期的諸事不順,一件不順心的小事都幾乎要成為壓垮自己的最後一根稻草。

但是幸運的人,就會在此時創造出翻轉人生的幸運機會,用「行動」將硬幣奮力翻轉180 度,讓結果朝向「正面」。

21 天找到你的幸運」這個概念,是由哈佛大學心理學專家劉軒提出,他觀察台灣社會有很多失望的人,那是因為很多人為失敗找理由、不斷抱怨,認為社會上20% 的人擁有80% 的大部分資源,造成兩邊對立的 gap 愈來愈擴大,如何能找到一個方法,讓兩邊的人一起都覺得是幸運的?

劉軒提出幸運是可以用21 天練習獲得的,也被稱為「高度槓桿的幸運機會(Lucky Breaks)」,可以隨時察覺巧遇的機會,即使塞翁失馬,也可以因為轉念,翻轉成為焉知非福的LuckyBreaks
那麼要如何創造Lucky Breaks 呢?

有些人忙東忙西,最後瞎忙一場;有人憑直覺判斷,偏偏直覺是錯的;有人很樂觀,但處境並無法好轉,誰能得到Lucky Breaks,劉軒說:「你必須有更準確的座標。」
21
天你憑什麼得到幸運?要獲得「高槓桿幸運機會」,你要先從3 個座標著手:

1 正向心理(positivity):「塞翁失馬」、「相信運氣會更好」這些特徵,都是樂觀心態,正向心理就包括了樂觀程度、轉念能力、是否能讓自己放鬆,不僅僅是主觀感覺,而是實際促成自我改變的積極心態。

2 正念(mindfulness):能夠有好的直覺、發現幸運機會,都需要對環境有敏銳的察覺力,靜下心,可以讓你更容易注意到LuckyBreaks

3 人際關係(networking):機會來自於人,個人的幸運絕對跟身邊的人有因果關係,了解經營人際關係的方法或原則,可以為自己創造更幸運的結果。

愈努力,愈幸運創造翻轉人生的Lucky Breaks

你認為,誰是最幸運的人?

《哈利波特》的作者J.K. 羅琳,從領救濟金過活的單親媽媽變成英國最有錢的女性,她絕對是個超級幸運兒。一部小說,徹底翻轉了她的人生。

追溯她的幸運時刻,不是從小說上架販售的那一刻,而是她決定動筆開始寫作的那瞬間,一個動作、一個念頭,就換來大收穫的好結果,這就是「高度槓桿的幸運機會」,當看似偶然的機會來臨時,剛好運用到之前累積的歷練與專長,造成出乎意料的好結果。

劉軒描繪出幸運兒的樣貌:生命中看似巧合的事情,往往都對他們有利。他們比別人更容易得到好處、有更多的機會,時常得到貴人相助,碰到問題往往都能逢凶化吉,也經常「無心插柳柳成蔭」,做一點付出,就能獲得大收穫。

在這些幸運兒身上,我們看見了4 葉幸運草的特質,出發,尋找你的4 葉幸運草!

■4 葉幸運草:導正、調頻、聯線、動力

大多數不幸的人,是因為「失去對生活的掌控度」,每天被to do list 追著跑。

劉軒做了一個線上「幸運指數調查」,這是他與Pinsoul 計畫臨床心理師麥志綱合作的研究,在將近8000 份問卷調查中發現,「自我效能感(Self E­cacy, SE)」是影響一個人幸福程度與生活滿意度最關鍵因素,甚至比樂觀跟轉念更為重要。

「自我效能感」在一般的用語即為你有沒有「解決問題的能力」,來自3 個因素,分別是「信心」、「能力」、「動力」。信心,指的是克服問題的自信;能力,是解決問題的專業技能;動力,是想要解決問題的動機。

劉軒說一個聰明的SE,會變成鍥而不捨的正循環,這些人會把問題視為能被克服的挑戰、做事全心投入、而且可以較快走出挫敗的失落,對自己生活和興趣充滿熱忱。

總是跟機會擦身而過? 幸運草第2 葉:調頻創造幸運機會(Lucky Breaks)

維京集團創辦人兼董事長理查‧布蘭森,被稱為「全世界最瘋狂的CEO」,他的幸運來自於抓住每一個Lucky Breaks

留著一頭灰白長髮,蓄著落腮鬍的理查‧布蘭森,最令人印象深刻的莫過於他抹上紅唇,穿著空姐制服的模樣。他從一本雜誌、一家唱片行起家,跨足航空業,最近成立了太空船公司銷售私人太空行程,現在擁有超過400 家公司,年營收高達300 億美元。

布蘭森分享他的成功哲學就是「調頻」,不是滿腦子想著「錢」、或是「賺錢」,而是將想法調頻到「好玩的賺錢機會」。他的400 多家公司不見得都是賺錢的好生意,但對他來說,這些領域都「很好玩」且具有商機,不放棄任何一個Lucky Breaks 的他,造就了他的幸運。

劉軒認為,調頻最重要是為自己創造幸運的機會,幸運總是給準備好的人,創造幸運有3 Be’s 要遵守:

● Be realistic:願望不是抽象的夢想,而是實際、具體的目標,像是「我想要變有錢」,請轉換成「我想要加薪」,擬定計畫達成目標。

● Be proactive:守株待兔容易錯過良機,還是要行動。

● Be honest:誠實面對自己,了解自己真正要的是什麼,才能察覺到讓你突破格局的機會。

幸運也跟你的時間管理有關係。你可能會心想,「我平常都已經分身乏術了,哪有空間再調頻?」答案是,「當然有時間!」只要做一些預備的整理,有效率的完成工作,就會找出更多時間。

曾任美國總統的艾森豪,發明了「魔術方塊」工作法(Eisenhower Box),把事情依照「重要/ 不重要」、「急迫/ 不急迫」來分:

試著將你的to do list 填入這個格式中,檢視每天的時間如何分配在處理這4 類的事情上。如果發現每天做的事情都在左邊的方塊,像是個救火隊,生活處於被動狀態。試著分一點時間給右上角,不是「規畫開始做」,而是「今天開始做」。

你要的幸運人生,是在艾森豪魔術方塊的右邊,不是左邊。Lucky Breaks 需要機會與時間,沒有時間的人,就沒有跟幸運交涉的本錢。

沒人幫我,別人要幫忙也不找我? 幸運草第3 葉:聯線牽起泛泛之交(Weak Links)

你以為貴人都在你親密的朋友圈嗎?千萬別小看「泛泛之交」,他們可是擁有高度幸運潛質的一群人。

當我們在尋找新機會,想要新的資訊與觀點時,泛泛之交往往比親密朋友更有幫助。這些泛泛之交的弱連結,大多是跟你處在不同生活圈的人,因此能帶給你更多的刺激與腦力激盪的可能性。

劉軒在撰寫《Get Lucky!助你好運》的過程中,也曾遇到無法解決的問題,他一直遍尋不到可以製作「幸運網站」的人選,從熟識的好友到泛泛之交全部問過一輪,接二連三的碰壁讓他「不太幸運」。

有天劉軒接到一通電話,一位不太熟的朋友想跟他借攝影機,劉軒答應了,也順口講出了最近的苦惱,對方回答「我有個好人選」,透過「這個不太熟的朋友」牽線,讓劉軒找到了最適合的合作夥伴。

在第3 葉的幸運因子裡,除了弱連結(WeakLinks) 的貴人效應外,你還要注意「互利」的貴人效應。人際交往裡的「公平」對待,往往是「互利」的關係,當他人選擇跟你交涉,你就有了機會,當大家都互相合作,每個人的資源就變多了。

有個遊戲叫做「最後通牒賽局(ultimatum game)」,按照常理,分錢的人通常會給自己最大利益,拿錢的人無論對方給多少都會接受,因為如果拒絕,什麼都拿不到。研究發現,結果並非如此。

給錢的人裡,超過3/4會選擇跟對方平分,或只給自己多一點點,對方基本上都會接受。但如果分得很不公平,拿錢的人就會拒絕,寧可不拿,也不接受不公平的待遇。
這告訴我們,人重視公平的待遇,時常勝過金錢,所以要獲得幸運,你也要開啟互利的天線。但怎麼分辨什麼該給,什麼不該給呢?

劉軒建議,對於有限的資源,像是時間、體力、信用、物資,或許我們應該以「公平」為最高原則。如果是人脈、知識、創意、好感這類無限資源,不會因為給予而減少,就當個大方的giver吧,以「利他」為原則,當那個先伸出手幫助別人的人。

「沒有想要」的心態,讓我不幸? 幸運草第4葉:動力你有多麼想要幸運降臨(Momentum)

一個天時地利人和的絕佳機會,不一定與幸運畫上等號,對的機會如果降臨在沒有意願的人身上,還有可能會演變成一場災難。

想要捕捉「對的機會」,必須先讓自己成為「對的人」,關鍵在於「你有多麼想要幸運降臨」?

當幸運機會迎面飛來時,你必須擁有「動力」,把能力跟信心的重疊處放大,才能捕捉到好運。一個人有能力,也有信心,但缺乏動力,就什麼也免談,絕對跟幸運無緣,因為他根本不想要達成目標。

動力來自於內心,「因為很想克服挑戰,把事情做到好。」進而有了想培養專業能力的動機,有了專業能力可以增強解決問題的信心,建立正向循環。

幸運的魔力在於,讓認為自己不那麼幸運的人,也可以創造並且掌握Lucky Breaks,取決於「你有多想要翻轉命運」的信念,醞釀出足以翻轉人生的幸運時刻。

當我們覺得一件事情是「非得做不可」,就算是原本覺得做起來開心、或是有趣的事情,都會沒了興趣,或是大大減少動力。

想要增加動力的要訣是,把「我得」變成「我要」。每件事情都是自己主動選擇要做,不要讓目標主導生活,而是由你主導生活,告訴自己,每天行動的選擇正逐漸讓自己往目標靠近。

在拼起最後一塊幸運拼圖前,請你再一次問自己,「你有多麼想要幸運降臨呢?」

人定不一定可以勝天,命定,卻可以改運,只要你願意。

 

14

 

 

關於艾森豪的「魔術方塊工作法」,

顯然大家都對於自己平日窮於應付各類「急迫卻不重要」的事情心有戚戚焉,

事後Vivian並以李開復的「我的死亡學分」書中的某一段呼應:

我特別想提醒大家:不要成為「緊急」的奴隸。

事分輕重緩急,「重要」和「緊急」是不一樣的。

比方說,「準備明天的考試」是「急事」,而「培養自己的積極性」則是「重要事」。

人的慣性是先做最緊急的事,

但往往因為這麼做,而致使最重要的事被荒廢。

大部份緊急的事情其實是並不重要的,而許多重要的事情並不緊急。

因此,不要把全部的時間都去做那些看起來「緊急」的事情,

一定要留一些時間做那些真正「重要」的事情,

比如打好知識基礎、學習做人等等。每

天管理時間的一種方法是:早上立定今天要做的緊急事和重要事,

睡前回顧這一天有沒做到這兩者的平衡。

 

 

阿拉蕾介紹這本書,頗有她的風範。

我常說她自成一派獨門「Ravi學」,

凡有關她兒子各個面向必須具備的知識能力,

像是健康照顧、能力養成,以及影像紀錄的種種......,

都勤力研究、徹底執行,成就了母子二人。

以她的實事求是,當然推薦這本書也頗有說服力。

今天Pei和阿拉蕾一柔一剛,

也讓讀書會有不同層次的風味。

品書也品人......

 

 

我想到之前跟Pei聊到孩子,她問我是不是孩子什麼都跟我說。

或許相較之下我的孩子對我而言是全身通透,隱藏不了一絲一毫。

但也因此在他的生活在叨叨絮絮得自我表述後,

所有的思緒就再也無以為繼,

安心的在敘述後被結案終了。

所以我總覺得他的每一天都像重新開始......

雖然陽光燦爛,清清朗朗,可是缺少了餘韻。

 

 

PeiEthan對於許多事情或許沒有那麼直接回應,

可是,

那些生活中激起的漣漪,

那些他還需要再放一陣子的各種思緒,

一直沉澱著、醞釀著、發酵著,

像是釀酒般,

直到他自己認定時機成熟開啟的那刻,

自成一格的芬芳,想必會讓Pei一切的等待都是值得......

一如她分享的:

孩子,放心,我永遠不會成為你好朋友。

你會對好朋友說的事,不一定要對我說;

很多事,父母也很難用朋友中立的立場去幫你。

朋友要你自己去找、去結交,

媽媽只有一個,媽媽不用找,我永遠都在這裡。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armony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